责任编辑:钱秀英 编辑:赵晓东。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要获得经济收入,必须守住好山好水。坐落在东山脚的隆阳区河图镇大官庙社区红岩村,几年间冒出了许多农家乐,迎来了上万人的游客。
净土防污守青山鸟鸣尽管已到初秋,东山森林公园从山脚到山顶都是绿意盎然之景。在东山上,一家名为《五园铜锅鸡》的农家乐引人注目,青砖灰瓦建成的院落与周围的景色形成鲜明对比,却又恰当的融入风景中。近年来,保山持续推进空气污染防治,以燃煤锅炉淘汰、烟气脱硫工程建设、油气回收综合治理等为重点,严格开展环境监测。为解决水污染问题,保山市积极开展以河长制工作为重点的防治工作,实现县(市、区)乡、村三级河长制全覆盖。前来彩虹路打卡的游人们在山顶极目远眺,看着山下绿色层层叠叠,品位着农家小院的山珍美味。
村民小李满是信心地说到。作为自然环境基础较好的地区,我市始终坚持生态优先,以绿色发展为导向守护大气环境,开展城区环境空气质量监测。2019年,保山市预计完成外贸进出口总额3.9亿美元,增长22%。
理好十大关系:大与小的规模关系、远与近的空间关系、实与虚的精华关系、高与低的天际关系、疏与密的布局关系、浓与淡的色彩关系、快与慢的速度关系、上与下的同步关系、生活与生产的先后关系、新与旧的投入关系。建设大城市,事虽难干则必成保山市工信局局长刘志胡表示。为了在云南建设中国最美丽省份中走在全省前列,保山市坚持以人的城镇化为核心,不断提高城镇化质量和城市综合承载力,着力建设美丽县城、美丽集镇、美丽乡村、美丽公路,推进厕所革命,大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提升城乡人居环境和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
2018年以来,省委、省政府作出了建设中国最美丽省份打造世界一流三张牌的战略决策,并要求保山走在全省前列。深入开展旅游革命,全面实施旅游+行动,进一步提升一部手机游云南保山板块,推动旅游与医疗、康养、健身、休闲等全方位融合发展。
保山古称永昌,地处滇西咽喉,历来是我国面向西南开放的重要门户和枢纽。到2035年,保山中心城市发展到160平方公里、160万人口的城市规模获得了政策支持。责任编辑:钱秀英 编辑:段绍飞。近年来,保山市紧紧围绕建设山水田园城市的定位,依托森林公园建设,积极修复东山、西山的生态功能。
第二阶段,到2025年成规模,阡陌有序、田园美丽、河湖清澈、土壤肥沃的山水田园城市初步成形。审时度势,保山市提出以现代化大城市建设推动保山高质量发展,确立到2035年把保山中心城市建设成为一座160平方公里的、辐射南亚、东南亚的滇西中心城市和现代化大城市的目标。南方丝绸之路南亚廊道保山段力争申报为世界文化遗产。一线即保山到缅甸曼德勒的交通网络,两园即境内的保山工贸园区园中园、腾冲边境经济合作区园中园和境外的保山曼德勒缪达经贸合作区、保山密支那经济开发区。
理好十大关系:大与小的规模关系、远与近的空间关系、实与虚的精华关系、高与低的天际关系、疏与密的布局关系、浓与淡的色彩关系、快与慢的速度关系、上与下的同步关系、生活与生产的先后关系、新与旧的投入关系。保山市还将积极推进保山曼德勒缪达经济贸易合作区、保山密支那经济开发区各项工作,建设14万平方米标准厂房及配套服务设施,促成一批新的对缅投资合作项目,推动猴桥甘拜地跨境经济合作区项目实施企业与缅方签订项目合作开发协议并取得投资许可。
两个走在前列推进高质量跨越发展历史悠久、区位独特、文化厚重、资源富集、优美宜居一直是保山给外地游客最直观的印象。一线两园产业聚集、开放创新平台初步完善。
二期8.97万平方米标准厂房建设已于2019年5月全面动工。依托青华海国家级湿地公园为水系核心,构筑坝区整体水系,将河塘湖堰打造成高原坝区景观水体。以品牌化、规模化为带动,坚持绿色、生态、有机标准,推进茶叶、精品咖啡、中药材、果品、蔬菜等绿色产业发展,不断提升产品的质量和效益。保山中心城区昌宁田园风光保山立体交通网络正在形成图片均为本报通讯员 吴再忠 钊思伟 龚祖金 张国君 摄老外游和顺近年来,保山市广大党员干部和各族人民始终牢记习近平总书记的殷切嘱托,把高质量跨越发展作为最大的政治、最硬的道理,扎实推进现代化大城市建设,努力闯出一条跨越式发展的路子。赵德光坚定地表示。编制完成中心城市遗存遗迹保护规划,全面完成南方丝绸之路南亚廊道保山段资源普查工作。
不仅如此,保山主动服务国家对外开放战略的区位优势、主动承接东部发达地区产业转移的后发优势、以51+4910+3等为标志的改革创新优势正变得越来越清晰,保山跨越发展前景可期、面临蝶变。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保山要做成三件事情:即把水电硅产业做成千亿级的大产业,确保绿色食品有3个以上能做成百亿级的大产业,推动腾冲旅游产业进入云南省的第一梯队并做成千亿级的大产业。
保山具有建设成为现代化大城市的空间、历史、文化、文明等基础,保山人民具有建设现代化大城市的智慧沉淀。赵德光表示,保山建设现代化大城市,就是按照山水田园城市、历史文化名城、开放创新之城的定位要求,把中心城市建设成现代化大城市作为最具体的抓手、最有效的途径、最核心的引擎,持续用力、久久为功,使全市从小城带大市向大双心引领转变,形成双心带动、全域共荣、城乡协调的新局面。
一线两园建设推动改革开放再出发著名的南方丝绸之路、滇缅公路、史迪威公路和中缅油气管道穿境而过,保山成为全省唯一具有双向开放通道的州市,在国家能源和贸易安全战略中居于重要地位。保山市聚焦硅产业建链、补链、延链、强链目标,着力打造水电硅材一体化示范区。
同时,完善口岸联检设施,提升口岸通关便利化水平,持续开展产品通关行活动,做大做强边民互市。保山四季如春,森林覆盖率达65.8%,素有春城中的春城之美誉。具体分为三个阶段,即2020年出形象,2025年成规模,2035年达目标。全市建设成为创业宜居、文化繁荣、生态优美的对外开放合作、对内协同创新的城镇集群。
建设大城市,事虽难干则必成。我们将集中用3年左右的时间来打造,推动美丽保山建设走在全省前列,为建设滇西边境中心城市、现代化大城市奠定坚实基础。
在推进现代化大城市建设的工作中,保山市坚持统筹谋篇布局,确定发展目标。保山市坚持找准发展规律,明晰建设路径。
保山虽然地处边疆,却是云南开发较早的地方,一度是滇西地区的经济文化中心。保山市委副书记、市长杨军说。
依托坝区田园风光整治和保护控制,形成城田镶嵌、相拥共生的田园城市景观。新闻链接建设现代化大城市三个阶段第一阶段,到2020年出形象,中心城市达到创建国家园林城市标准。目前,保山市一线两园建设取得突破性进展,保山工贸园区及园中园建设已初具规模,共入驻企业129户,其中产值2000万元以上的入园企业达68户,用工2万多人。据介绍,下一步保山市将加快一线两园基础设施项目建设,扎实做好工贸园区物流园项目、保山曼德勒缪达经济贸易合作区二期项目、一线两园境内园区基础设施建设项目贷款申报、PPP项目入库及项目前期工作,不断完善园区功能配套、扩大园区发展规模。
以中心城市建设现代化大城市带动全市城市发展,发展空间上是从易罗池时代迈向青华海时代,发展阶段上是从农业文明时代迈向工业文明时代,发展规模上是从农村分散时代迈向城市集中时代,进一步明确建设现代化大城市的理念和路径。把保山工贸园区园中园、腾冲边合区园中园作为境内产业集聚的重要载体和平台,把保山曼德勒缪达经贸合作区、保山密支那经济开发区作为融入一带一路建设的重要支撑点。
建设现代化大城市是保山当前最大的热点,获得了全市人民最广泛、最热烈的支持。2019年,保山市预计完成外贸进出口总额3.9亿美元,增长22%。
通过深入挖掘保山历史文化内涵,建设历史文化精品工程,展示保山城市特色,树立保山历史文化名城形象。通畅、开放、包容、温润的保山,正沿着古老的南方丝路,执缰牵马,再起征程,建设开放创新之城。